题主你好,害怕孤独本质上是没有独处的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办法独处,就会把内心所有的需求都向外投射,需要有人能无时无刻的陪伴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有一部分人一旦独处了,就会觉得很压抑很焦虑,甚至是没有办法专注静不下来,要么是机械的刷手机看剧打游戏,要么就找人聊天吐槽发泄情绪,这种现象的背后就是来自于他们没有独处的能力。没有独处能力实际上就是没有学会跟自己相处,没有办法去处理自身的情绪。那为什么会这样,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没有锻炼出独处的能力,很多人从小都没有一个自己单独的房间,因此没有客观上能够独处的空间,边界感一直被父母入侵和削弱,那么势必就没有办法锻炼出独处的能力。那我们为什么没有办法独处,为什么一个人呆着就恐惧就害怕,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被入侵被控制,那个能够独处的自我已经被扼杀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内在是缺乏安全感的,心理学家温尼科特他认为独处的能力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安全感,是内在相信有人在的一种感觉。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总是被忽略,身心需求都得不到回应,那么你在独处的时候就会觉得很空虚很绝望很孤独。当一个孩子缺乏好的体验好的关系的时候,他就会依赖别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就像婴儿依赖母亲那样,一旦得不到就会嗷嗷大哭,因为他们的内在自体是没有形成的,所以终其一生都会在外面寻找理想的客体,来投射自己内心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总是离不开一段有毒的关系,本质上都是内在的不稳定,他们太希望有人能反馈给自己一些感受了,填补内心的一些空缺了。所以无论这个人是谁,他都不愿意放弃也放弃不了,因为一旦放弃了就意味着要一个人独处,而这个会让他感到孤独感到恐惧和绝望。低质量的社交其实远远不如高质量的独处来的重要,追求自己的爱好、正念冥想,多讨好讨好自己,就像我们小时候,一个人玩玩具也可以玩一下午,要找到这种感觉,它可以非常有效的帮你缓解孤独感。当你缓解了孤独,或许你就会发现,那些焦虑恐惧也就随之缓解了。
题主你好,害怕孤独本质上是没有独处的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办法独处,就会把内心所有的需求都向外投射,需要有人能无时无刻的陪伴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有一部分人一旦独处了,就会觉得很压抑很焦虑,甚至是没有办法专注静不下来,要么是机械的刷手机看剧打游戏,要么就找人聊天吐槽发泄情绪,这种现象的背后就是来自于他们没有独处的能力。没有独处能力实际上就是没有学会跟自己相处,没有办法去处理自身的情绪。那为什么会这样,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没有锻炼出独处的能力,很多人从小都没有一个自己单独的房间,因此没有客观上能够独处的空间,边界感一直被父母入侵和削弱,那么势必就没有办法锻炼出独处的能力。那我们为什么没有办法独处,为什么一个人呆着就恐惧就害怕,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被入侵被控制,那个能够独处的自我已经被扼杀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内在是缺乏安全感的,心理学家温尼科特他认为独处的能力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安全感,是内在相信有人在的一种感觉。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总是被忽略,身心需求都得不到回应,那么你在独处的时候就会觉得很空虚很绝望很孤独。当一个孩子缺乏好的体验好的关系的时候,他就会依赖别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就像婴儿依赖母亲那样,一旦得不到就会嗷嗷大哭,因为他们的内在自体是没有形成的,所以终其一生都会在外面寻找理想的客体,来投射自己内心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总是离不开一段有毒的关系,本质上都是内在的不稳定,他们太希望有人能反馈给自己一些感受了,填补内心的一些空缺了。所以无论这个人是谁,他都不愿意放弃也放弃不了,因为一旦放弃了就意味着要一个人独处,而这个会让他感到孤独感到恐惧和绝望。低质量的社交其实远远不如高质量的独处来的重要,追求自己的爱好、正念冥想,多讨好讨好自己,就像我们小时候,一个人玩玩具也可以玩一下午,要找到这种感觉,它可以非常有效的帮你缓解孤独感。当你缓解了孤独,或许你就会发现,那些焦虑恐惧也就随之缓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