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宝宝认母认成奶奶,怎么从这种心理走出来?

匿名用户
#育儿困惑
护崽心理严重,娃娃只要醒来,婆婆就喜欢逗宝宝,我想跟娃独处的时间都没有,看见婆婆逗宝宝逗的开心的,我就心理不得劲。我心里知道婆婆喜欢宝宝,但是就是心里不想让他逗娃,也怕宝宝认成奶奶,我知道有好多人多喜欢宝宝是好事,但是就是心里不得劲,我该怎么从这种心理走出来

护崽心理严重,娃娃只要醒来,婆婆就喜欢逗宝宝,我想跟娃独处的时间都没有,看见婆婆逗宝宝逗的开心的,我就心理不得劲。我心里知道婆婆喜欢宝宝,但是就是心里不想让他逗娃,也怕宝宝认成奶奶,我知道有好多人多喜欢宝宝是好事,但是就是心里不得劲,我该怎么从这种心理走出来

556阅读
·7回答
收藏
你好,题主。你现在的这种心理在很多新妈妈产后都极为常见。然而,你心中的这份担忧实则完全没有必要,这其实是一种认知偏差所引发的错误观念。你在产后,由于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保护欲和占有欲。但这种情绪如果不加以调整,可能会影响到家庭关系和自己的身心健康。我们需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关爱和陪伴,奶奶对孩子的喜爱并不是一种威胁,而是一种助力。孩子与你的感情和与奶奶的感情是不同的,而且亲情之间并无冲突。孩子对不同人的爱并不是独占的,就如同阳光可以同时温暖很多人一样。你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是独特且深厚的,不会因为奶奶的陪伴而减弱。即使孩子现在和奶奶很亲近,也不代表他以后就不认你这个妈妈。在处理与婆婆和孩子的关系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用过分担忧孩子和他的奶奶接触过多,就淡化了你们母子之间的亲情。你可以和婆婆多沟通,分享一些育儿的心得,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当你看到婆婆逗宝宝开心时,不要心里不得劲,而是可以一起参与进去,和他们一起享受快乐的时光。这样不仅能增进你和婆婆之间的关系,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和谐。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让孩子觉得你冷落了他。虽然你现在需要时间来充实自己,但也要抽出一些时间专门陪伴孩子。可以在宝宝醒来的时候,抱抱他、亲亲他,给他讲个小故事或者唱首儿歌。即使只是短暂的陪伴,也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在这个阶段,还有一些注意事项。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恢复。产后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恢复,不要过度劳累,要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的时间。另一方面,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焦虑或生气,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最后建议你为未来的生活做好规划。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会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这时候孩子的奶奶由于和他的年龄跨度较大,有可能会有代沟并不能像婴幼儿时期那么轻而易举的管教孩子,取悦孩子。但是你可以通过学习育儿经验,用正确的方法陪伴引导孩子成长。比如,在孩子幼儿时期,你可以陪孩子一起堆积木,鼓励孩子搭建各种奇思妙想的建筑,像充满奇幻色彩的城堡,为城堡设计独特的房间和功能。还可以玩角色扮演游戏,如扮演医生和病人,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关心他人、拓展思维。当孩子上学后,关注学习情况要恰到好处。若孩子在数学上遇难题,和他一起分析问题找思路,而非直接给答案。鼓励多阅读拓宽知识面,为学习奠基。孩子遇挫折时给予鼓励支持,让他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而这些都可以在现阶段利用空闲时间来进行合理规划。你刚生完孩子,虽精力有限,但可提前为未来做准备。利用奶奶陪伴孩子的时间,你可以思考亲子游戏的类型、阅读教育相关书籍,为孩子上学后的引导做知识储备。当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来临时,你都能从容应对,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相信通过合理规划,你和孩子一定能共同度过更加美好的时光。同时,要继续保持与婆婆的良好关系。随着孩子的成长,可能会出现一些教育观念上的分歧。这时候,要以平和的心态进行沟通,尊重彼此的意见,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他的独立性。不要过分溺爱孩子,让他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更加自信和坚强,也能减轻你的负担。另外,也要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不要因为孩子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你可以在照顾孩子的同时,继续追求自己的事业或者兴趣爱好。这样不仅能让你更加充实和快乐,也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总之,你要正确看待婆婆对孩子的喜爱,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充实自己,处理好与婆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相信在你的努力下,你一定能和孩子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能拥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你好,题主。你现在的这种心理在很多新妈妈产后都极为常见。然而,你心中的这份担忧实则完全没有必要,这其实是一种认知偏差所引发的错误观念。你在产后,由于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保护欲和占有欲。但这种情绪如果不加以调整,可能会影响到家庭关系和自己的身心健康。我们需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关爱和陪伴,奶奶对孩子的喜爱并不是一种威胁,而是一种助力。孩子与你的感情和与奶奶的感情是不同的,而且亲情之间并无冲突。孩子对不同人的爱并不是独占的,就如同阳光可以同时温暖很多人一样。你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是独特且深厚的,不会因为奶奶的陪伴而减弱。即使孩子现在和奶奶很亲近,也不代表他以后就不认你这个妈妈。在处理与婆婆和孩子的关系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用过分担忧孩子和他的奶奶接触过多,就淡化了你们母子之间的亲情。你可以和婆婆多沟通,分享一些育儿的心得,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当你看到婆婆逗宝宝开心时,不要心里不得劲,而是可以一起参与进去,和他们一起享受快乐的时光。这样不仅能增进你和婆婆之间的关系,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和谐。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让孩子觉得你冷落了他。虽然你现在需要时间来充实自己,但也要抽出一些时间专门陪伴孩子。可以在宝宝醒来的时候,抱抱他、亲亲他,给他讲个小故事或者唱首儿歌。即使只是短暂的陪伴,也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在这个阶段,还有一些注意事项。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恢复。产后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恢复,不要过度劳累,要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的时间。另一方面,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焦虑或生气,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最后建议你为未来的生活做好规划。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会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这时候孩子的奶奶由于和他的年龄跨度较大,有可能会有代沟并不能像婴幼儿时期那么轻而易举的管教孩子,取悦孩子。但是你可以通过学习育儿经验,用正确的方法陪伴引导孩子成长。比如,在孩子幼儿时期,你可以陪孩子一起堆积木,鼓励孩子搭建各种奇思妙想的建筑,像充满奇幻色彩的城堡,为城堡设计独特的房间和功能。还可以玩角色扮演游戏,如扮演医生和病人,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关心他人、拓展思维。当孩子上学后,关注学习情况要恰到好处。若孩子在数学上遇难题,和他一起分析问题找思路,而非直接给答案。鼓励多阅读拓宽知识面,为学习奠基。孩子遇挫折时给予鼓励支持,让他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而这些都可以在现阶段利用空闲时间来进行合理规划。你刚生完孩子,虽精力有限,但可提前为未来做准备。利用奶奶陪伴孩子的时间,你可以思考亲子游戏的类型、阅读教育相关书籍,为孩子上学后的引导做知识储备。当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来临时,你都能从容应对,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相信通过合理规划,你和孩子一定能共同度过更加美好的时光。同时,要继续保持与婆婆的良好关系。随着孩子的成长,可能会出现一些教育观念上的分歧。这时候,要以平和的心态进行沟通,尊重彼此的意见,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他的独立性。不要过分溺爱孩子,让他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更加自信和坚强,也能减轻你的负担。另外,也要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不要因为孩子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你可以在照顾孩子的同时,继续追求自己的事业或者兴趣爱好。这样不仅能让你更加充实和快乐,也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总之,你要正确看待婆婆对孩子的喜爱,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充实自己,处理好与婆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相信在你的努力下,你一定能和孩子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能拥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8
评论
分享
新手妈妈,很在乎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明知道奶奶是爱孩子所以经常来哄孩子,但是还是很担心在孩子心目中,奶奶的地位会取代妈妈。先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这种情况非常正常。我刚当妈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感受。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应该是把孩子当成了我自己的所有物,所以我很在乎控制权或者主动权,其他人对他的好都不能及我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否则就是对我位置的威胁。我家老大是我爸妈带大的,但即使是我爸妈,我好像也会有这样的感受,他们不能越过我去。给你讲个我朋友的故事。她生老大的时候,因为工作压力比较大,所以几乎没怎么管,全都是托管给老人的。所以当时她非常内疚:作为一个妈妈,我怎么可以不陪伴孩子呢?于是生老二的时候,她就特别在意要给老二全身心的陪伴,所以她做了全职妈妈。现在老二一岁半,他跟我们说当时老大那时候他就是作,真正全身心投入带娃后,他发现带娃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有人帮忙真的是很幸运的。我用这个例子是要告诉你,有时候表面上看你是在介意你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实际上核心可能就是担心,因为奶奶的长时间陪伴,你却不能,所以你对他有一种内疚感;还有就是你其实是在跟奶奶争夺孩子的主导权。个人有如下建议,供参考:1.改变认知:首先有这种想法是非常正常的一种心理,这跟“知道好多人喜欢宝宝是好事”完全不冲突。也不必因为你没法陪他而内疚,有多少精力干多少活;精力有限,活无限。有质量的短时陪伴比质量低下的长时陪伴更高效。带娃是一件责任重大且持续时间很长的事情。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跟娃一起成长,短时内交给其他人帮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我们需要一定的独处时间,恢复自己的情绪状态;将绝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孩子,我个人觉得不仅十分疲惫,而且容易让我们自己陷入烦躁状态。2.妥善沟通:可以以玩笑等稍微轻松点的方式跟婆婆表达诉求,譬如娃刚醒,婆婆推门进来,可以稍微撒个娇:妈,我还想再陪宝宝一会儿嘛~也可以跟婆婆商量,因为要长期带娃,考虑到怕婆婆太辛苦,你们可以晚上和周末自己带,相当于是晚上和周末给婆婆放假。当然,这事儿最好是老公出面去提比较好。以上个人经验,仅供参考~我是心探教练天阳,祝你幸福~

新手妈妈,很在乎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明知道奶奶是爱孩子所以经常来哄孩子,但是还是很担心在孩子心目中,奶奶的地位会取代妈妈。先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这种情况非常正常。我刚当妈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感受。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应该是把孩子当成了我自己的所有物,所以我很在乎控制权或者主动权,其他人对他的好都不能及我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否则就是对我位置的威胁。我家老大是我爸妈带大的,但即使是我爸妈,我好像也会有这样的感受,他们不能越过我去。给你讲个我朋友的故事。她生老大的时候,因为工作压力比较大,所以几乎没怎么管,全都是托管给老人的。所以当时她非常内疚:作为一个妈妈,我怎么可以不陪伴孩子呢?于是生老二的时候,她就特别在意要给老二全身心的陪伴,所以她做了全职妈妈。现在老二一岁半,他跟我们说当时老大那时候他就是作,真正全身心投入带娃后,他发现带娃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有人帮忙真的是很幸运的。我用这个例子是要告诉你,有时候表面上看你是在介意你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实际上核心可能就是担心,因为奶奶的长时间陪伴,你却不能,所以你对他有一种内疚感;还有就是你其实是在跟奶奶争夺孩子的主导权。个人有如下建议,供参考:1.改变认知:首先有这种想法是非常正常的一种心理,这跟“知道好多人喜欢宝宝是好事”完全不冲突。也不必因为你没法陪他而内疚,有多少精力干多少活;精力有限,活无限。有质量的短时陪伴比质量低下的长时陪伴更高效。带娃是一件责任重大且持续时间很长的事情。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跟娃一起成长,短时内交给其他人帮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我们需要一定的独处时间,恢复自己的情绪状态;将绝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孩子,我个人觉得不仅十分疲惫,而且容易让我们自己陷入烦躁状态。2.妥善沟通:可以以玩笑等稍微轻松点的方式跟婆婆表达诉求,譬如娃刚醒,婆婆推门进来,可以稍微撒个娇:妈,我还想再陪宝宝一会儿嘛~也可以跟婆婆商量,因为要长期带娃,考虑到怕婆婆太辛苦,你们可以晚上和周末自己带,相当于是晚上和周末给婆婆放假。当然,这事儿最好是老公出面去提比较好。以上个人经验,仅供参考~我是心探教练天阳,祝你幸福~

5
评论
分享
你好。现在文字里叙述了三个人的关系。宝宝和妈妈,宝宝和奶奶,妈妈和奶奶,这三个人的关系错综复杂。显然,妈妈和奶奶都非常喜欢宝宝。宝宝喜欢妈妈,也喜欢奶奶。关键是妈妈和奶奶的关系。在一个大家庭里,婆媳关系一直是典型中国家庭的焦点。在中国从古至今多少年来,大家谈论家庭矛盾关系的关键也是婆媳关系。我记得一个心理学大咖曾经说过,其实真正的矛盾不是婆媳关系。真正的矛盾是母亲和儿子的关系,以及丈夫与妻子的关系。因为一个男人,让两个女人形成了天然的竞争关系,竞争关系最后大多发展为敌对关系。一个家庭最基本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可是往往传统中国家庭,女主内,男主外。如果丈夫是游离在家庭之外的,那么妻子必然就与自己的子女,发生更密切的、更粘连的关系。尤其是母子关系,会特别粘连。母亲疼爱孩子是天性,就像你现在特别疼爱你的宝宝,甚至奶奶在逗宝宝的时候,你会吃醋。我猜,或许你的潜意识里,希望宝宝只爱你一个人,只认你这一个母亲。你的婆婆如果和你老公较为亲密,你是不是也有吃醋的感觉?我觉得这是异曲同工,是同一个类型的问题。我们用情感想:是不是我们所有做媳妇的女人,潜意识里都会与婆婆竞争自己的丈夫。甚至会像婆婆示威,让婆婆知道老公最爱我们,而不是她;让婆婆知道老公最离不开的也是我们,还不是她;让婆婆知道这个家里我们是女主人,绝不是她。如果生了宝宝,那我们的宝宝也只爱我们,不愿宝宝爱上她。无论是老公还是宝宝,婆婆和我们总在这两个人之间与我们产生争夺战。婆婆是那个我们脑子中的假想敌。我们用理智想:婆婆是来帮助我们的,她和宝宝亲,宝宝也喜欢她,她才能更好的爱宝宝,疼宝宝,看护宝宝,让我们今后放心,让我和老公今后都能安心工作。婆婆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她给予我们的不是破坏,是支持。我们反思自己:婆婆来了,老公和宝宝对我们的爱被会被分走吗?我们害怕爱被分走。那么,我们害怕什么?我们是不是害怕被心爱之人抛弃?我们害怕被爱抛弃。那么,我们是不是值得被爱的人?原来是被爱这一点,我们不够自信。根深蒂固的原因是我们不足够自爱,我们爱自己的程度不足够,所以我们担心我们心爱的人爱我们不足够。我们只有独自享受一个人的爱的时候,我们才敢肯定我们是被爱的。我们需要独霸那份爱,不愿分享给他人。我们怕被爱丢掉几分,我们不相信我们能永远拥有足够的被爱。只要坚信我们是值得被爱的,我们值得我们心爱之人给予我们足够的爱,我们也会给予自己足够的爱。让这一信念根植在自己心中,慢慢的我们就会敢于分享我们的爱。世界和我爱着你,你也要好好爱自己。

你好。现在文字里叙述了三个人的关系。宝宝和妈妈,宝宝和奶奶,妈妈和奶奶,这三个人的关系错综复杂。显然,妈妈和奶奶都非常喜欢宝宝。宝宝喜欢妈妈,也喜欢奶奶。关键是妈妈和奶奶的关系。在一个大家庭里,婆媳关系一直是典型中国家庭的焦点。在中国从古至今多少年来,大家谈论家庭矛盾关系的关键也是婆媳关系。我记得一个心理学大咖曾经说过,其实真正的矛盾不是婆媳关系。真正的矛盾是母亲和儿子的关系,以及丈夫与妻子的关系。因为一个男人,让两个女人形成了天然的竞争关系,竞争关系最后大多发展为敌对关系。一个家庭最基本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可是往往传统中国家庭,女主内,男主外。如果丈夫是游离在家庭之外的,那么妻子必然就与自己的子女,发生更密切的、更粘连的关系。尤其是母子关系,会特别粘连。母亲疼爱孩子是天性,就像你现在特别疼爱你的宝宝,甚至奶奶在逗宝宝的时候,你会吃醋。我猜,或许你的潜意识里,希望宝宝只爱你一个人,只认你这一个母亲。你的婆婆如果和你老公较为亲密,你是不是也有吃醋的感觉?我觉得这是异曲同工,是同一个类型的问题。我们用情感想:是不是我们所有做媳妇的女人,潜意识里都会与婆婆竞争自己的丈夫。甚至会像婆婆示威,让婆婆知道老公最爱我们,而不是她;让婆婆知道老公最离不开的也是我们,还不是她;让婆婆知道这个家里我们是女主人,绝不是她。如果生了宝宝,那我们的宝宝也只爱我们,不愿宝宝爱上她。无论是老公还是宝宝,婆婆和我们总在这两个人之间与我们产生争夺战。婆婆是那个我们脑子中的假想敌。我们用理智想:婆婆是来帮助我们的,她和宝宝亲,宝宝也喜欢她,她才能更好的爱宝宝,疼宝宝,看护宝宝,让我们今后放心,让我和老公今后都能安心工作。婆婆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她给予我们的不是破坏,是支持。我们反思自己:婆婆来了,老公和宝宝对我们的爱被会被分走吗?我们害怕爱被分走。那么,我们害怕什么?我们是不是害怕被心爱之人抛弃?我们害怕被爱抛弃。那么,我们是不是值得被爱的人?原来是被爱这一点,我们不够自信。根深蒂固的原因是我们不足够自爱,我们爱自己的程度不足够,所以我们担心我们心爱的人爱我们不足够。我们只有独自享受一个人的爱的时候,我们才敢肯定我们是被爱的。我们需要独霸那份爱,不愿分享给他人。我们怕被爱丢掉几分,我们不相信我们能永远拥有足够的被爱。只要坚信我们是值得被爱的,我们值得我们心爱之人给予我们足够的爱,我们也会给予自己足够的爱。让这一信念根植在自己心中,慢慢的我们就会敢于分享我们的爱。世界和我爱着你,你也要好好爱自己。

5
评论
分享
非常理解你的感受,在生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情况,我们的感觉是一样的,曾经也像你一样焦虑过,害怕白天和孩子待的不长,时间长了再不认识我。其实宝宝对妈妈的气味,妈妈的声音特别敏感特别熟悉,不会分辨不出来。婆婆总是占有你和宝宝独处的时间,自己的情感和互动没有机会就像宝宝传递,造成了情感链接的缺失,让你担忧,也让你心里委屈,这是非常正常的情绪,允许这些情绪流动,允许它们可以表达出来,不然这些长期积压会严重影响你的心情,可以试着解决这些问题,和婆婆沟通,分开时间带孩子,一个人带孩子,一个人可以忙其他事情,或者休息,带孩子是个长久的事情,这样两个人带起来又轻松又不累。当妈妈之后,会有很多心理上情绪上的变化,这个非自己所能控制的,有时候强忍下来并不一定是好事,情绪很在心里打一个结,看什么都不顺。所以需要我们正视自己的情绪,自己的需求通过合适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勇敢解决问题。从过来者的身份告诉你,宝宝永远是你的宝宝,即使被逗得很开心,妈妈的作用也是相当大的。妈妈在宝宝心里有一个无可替代位置,有妈妈在身边的安全感幸福感,再加上看到搞笑的动作表情宝宝很容易被逗笑,因为宝宝这时候是安全感的,是可以沉浸在被逗的快乐着。如果妈妈不在宝宝身边,宝宝非常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下,再怎么逗宝宝,宝宝也是看不到的,只会哭闹不止的。宝宝都是在熟悉的人身边比较有安全感,长期和宝宝相处的人谁抱都行,谁抱都笑,但宝宝都能平气味儿一一分别,和宝宝待的时间越长的人,互动越多对宝宝来说越亲近,宝宝的依赖性和适应性都很强,这也是人与生俱来的求生本领。妈妈放宽心要相信自己的爱,宝宝可以感受到,也要相信宝宝对于妈妈的特别依恋。再长大一些,宝宝会有认人期,白天不明显,一到晚上除了妈妈谁都不让碰。有空的时候多与宝宝相处,与宝宝互动可以减少焦虑,妈妈对宝宝来说是第一亲近依赖的人,这个毋庸置疑,希望以上的诉说可以开解到你,做个快乐幸福的妈妈。

非常理解你的感受,在生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情况,我们的感觉是一样的,曾经也像你一样焦虑过,害怕白天和孩子待的不长,时间长了再不认识我。其实宝宝对妈妈的气味,妈妈的声音特别敏感特别熟悉,不会分辨不出来。婆婆总是占有你和宝宝独处的时间,自己的情感和互动没有机会就像宝宝传递,造成了情感链接的缺失,让你担忧,也让你心里委屈,这是非常正常的情绪,允许这些情绪流动,允许它们可以表达出来,不然这些长期积压会严重影响你的心情,可以试着解决这些问题,和婆婆沟通,分开时间带孩子,一个人带孩子,一个人可以忙其他事情,或者休息,带孩子是个长久的事情,这样两个人带起来又轻松又不累。当妈妈之后,会有很多心理上情绪上的变化,这个非自己所能控制的,有时候强忍下来并不一定是好事,情绪很在心里打一个结,看什么都不顺。所以需要我们正视自己的情绪,自己的需求通过合适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勇敢解决问题。从过来者的身份告诉你,宝宝永远是你的宝宝,即使被逗得很开心,妈妈的作用也是相当大的。妈妈在宝宝心里有一个无可替代位置,有妈妈在身边的安全感幸福感,再加上看到搞笑的动作表情宝宝很容易被逗笑,因为宝宝这时候是安全感的,是可以沉浸在被逗的快乐着。如果妈妈不在宝宝身边,宝宝非常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下,再怎么逗宝宝,宝宝也是看不到的,只会哭闹不止的。宝宝都是在熟悉的人身边比较有安全感,长期和宝宝相处的人谁抱都行,谁抱都笑,但宝宝都能平气味儿一一分别,和宝宝待的时间越长的人,互动越多对宝宝来说越亲近,宝宝的依赖性和适应性都很强,这也是人与生俱来的求生本领。妈妈放宽心要相信自己的爱,宝宝可以感受到,也要相信宝宝对于妈妈的特别依恋。再长大一些,宝宝会有认人期,白天不明显,一到晚上除了妈妈谁都不让碰。有空的时候多与宝宝相处,与宝宝互动可以减少焦虑,妈妈对宝宝来说是第一亲近依赖的人,这个毋庸置疑,希望以上的诉说可以开解到你,做个快乐幸福的妈妈。

5
评论
分享
你好,我是心探教练放飞,生命是一次美丽的旅程,不为欣赏、只为绽放。完全能够能够理解你的心情,毕竟是妈妈,宝宝是你怀胎十月辛苦生育的,肯定希望与宝宝建立亲密连接。婆婆“隔辈疼”让你产生不舒服的感受,也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我们一起来看看:🌹1.“隔辈疼”是爷爷奶奶对孙子的普遍情感体现我家婆婆也是如此,经常会这样对我说:你可得多给俺丫丫吃饭哈/给她买好玩的哈。她用“俺丫丫”让我很不舒服,感觉自己不是娃的亲妈,婆婆才是。闺女出生时,我正是工作的上升期,产假3个月、早出晚归,也是担心回家后宝宝见我不亲。尤其有一次出差3天回来,给宝宝喂奶,4个多月的她都不与我对视,婆婆对公公说“你看丫丫都不看她娘了。我的心里更是难受,一度也“控制”奶奶和孙女的亲密与距离。可渐渐的也理解了公婆对闺女的“隔辈疼”,这是他们的血脉,退休之后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对孙女的疼爱,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年轻时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儿女的弥补。而且,随着宝宝越长越大,我也发现自己的担忧是多余的,只要我与孩子的亲子时间是有质量的,不在于亲子时间长短。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爱,妈妈/爸爸替代不了。爷爷奶奶再疼爱孩子,也代替不了父母。因为父母才是孩子的“重要他人”,为他提供身心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心理营养。具体🉑参考《心理营养》一书。🌹2.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宝宝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放下你的担忧和芥蒂,和伴侣一起打造良好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等,共同为宝宝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有想不明白、不舒服的地方可以先与伴侣做沟通交流,得到他的理解,给你提供情绪价值,能够让你获得更多滋养,更有力量处理其他事务。同时,关注一下亲子关系的质量。不论陪伴宝宝多长时间,只要你都是投入感情的、十分专注的,你的亲子关系就不会受到影响。妈妈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宝宝,你是开心的、快乐的,他也能感受得到。另外,也增加与公婆的交流。当你“感觉”公婆“越界”时,可以委婉的指出。比如,你想单独与宝宝相处,可以给婆婆说,他要睡觉了,你给宝宝读书,要哄他睡觉。正如你说,疼爱宝宝的人越多,对宝宝都是幸福的、满满的爱。在宝宝心里,最美的永远是妈妈,你的位置无人替代。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帮助,世界和我爱着你。如想继续交流,可关注我的个人主页,“心探服务”

你好,我是心探教练放飞,生命是一次美丽的旅程,不为欣赏、只为绽放。完全能够能够理解你的心情,毕竟是妈妈,宝宝是你怀胎十月辛苦生育的,肯定希望与宝宝建立亲密连接。婆婆“隔辈疼”让你产生不舒服的感受,也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我们一起来看看:🌹1.“隔辈疼”是爷爷奶奶对孙子的普遍情感体现我家婆婆也是如此,经常会这样对我说:你可得多给俺丫丫吃饭哈/给她买好玩的哈。她用“俺丫丫”让我很不舒服,感觉自己不是娃的亲妈,婆婆才是。闺女出生时,我正是工作的上升期,产假3个月、早出晚归,也是担心回家后宝宝见我不亲。尤其有一次出差3天回来,给宝宝喂奶,4个多月的她都不与我对视,婆婆对公公说“你看丫丫都不看她娘了。我的心里更是难受,一度也“控制”奶奶和孙女的亲密与距离。可渐渐的也理解了公婆对闺女的“隔辈疼”,这是他们的血脉,退休之后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对孙女的疼爱,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年轻时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儿女的弥补。而且,随着宝宝越长越大,我也发现自己的担忧是多余的,只要我与孩子的亲子时间是有质量的,不在于亲子时间长短。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爱,妈妈/爸爸替代不了。爷爷奶奶再疼爱孩子,也代替不了父母。因为父母才是孩子的“重要他人”,为他提供身心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心理营养。具体🉑参考《心理营养》一书。🌹2.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宝宝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放下你的担忧和芥蒂,和伴侣一起打造良好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等,共同为宝宝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有想不明白、不舒服的地方可以先与伴侣做沟通交流,得到他的理解,给你提供情绪价值,能够让你获得更多滋养,更有力量处理其他事务。同时,关注一下亲子关系的质量。不论陪伴宝宝多长时间,只要你都是投入感情的、十分专注的,你的亲子关系就不会受到影响。妈妈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宝宝,你是开心的、快乐的,他也能感受得到。另外,也增加与公婆的交流。当你“感觉”公婆“越界”时,可以委婉的指出。比如,你想单独与宝宝相处,可以给婆婆说,他要睡觉了,你给宝宝读书,要哄他睡觉。正如你说,疼爱宝宝的人越多,对宝宝都是幸福的、满满的爱。在宝宝心里,最美的永远是妈妈,你的位置无人替代。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帮助,世界和我爱着你。如想继续交流,可关注我的个人主页,“心探服务”

5
评论
分享
我们说,宝宝跟妈妈曾经共用过同一个身体,在妈妈的子宫里面待了9个多月,所以宝宝对妈妈是天然就亲近的,因为他对妈妈的身体,对妈妈的气味,妈妈的声音……都已经是那么的熟悉了。妈妈想独占宝宝,想成为宝宝的唯一,不想宝宝和奶奶亲,这个心理挺正常的,不用强求自己一定要接纳。看到自己对婆婆的嫉妒和不满,看到自己想要和宝宝独处的心情或感受,允许这些情绪流动,允许它们可以表达出来,比如你可以开开婆婆的玩笑,对婆婆说,你都没有和宝宝独处的时间了,好失落,好难过呀,也让你跟宝宝亲近一下呗,免得宝宝要让她喂奶,把她当成妈妈了。等你上班去了,她可是有大把的时间带宝宝呢。我们说,情绪不能压抑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不然就会用别的方式去发泄。比如你在这里强忍了,但可能通过别的方式去找婆婆的茬,挑她的刺,因为看婆婆逗宝宝不顺眼。还可能等老公回来,就把内心憋着的怒气一股脑地发泄到老公的身上。还可能攻击自我,骂自己没用,恨自己怎么不接纳婆婆等等。通过合适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我们去学习,慢慢来,不强求自己。另外,也可以多学习一点育儿知识,了解一点婴儿心理。我们说,宝宝会根据妈妈的喜好来选择是否亲近别的养育者,如果妈妈和奶奶不亲近,甚至带有敌意,宝宝也会从内心里不喜欢奶奶,拒绝奶奶的。因为婴儿对非言语性的信息是十分敏感的,他们会感受到妈妈的感受,知道妈妈喜欢谁,讨厌谁。所以当妈妈不在身边时,就等于是他必须和妈妈不喜欢的人待在一起了,你可以想象一下,此时宝宝的内心该是多么难受呀,等于被妈妈抛弃了,还把他留给自己的敌人了。所以你会看到,有的宝宝在妈妈离开时,会在奶奶的怀里大哭大闹,怎么样都哄不好。有的宝宝还会拒绝和陌生人亲近,陌生人一抱,他就要哭。但是人是要生存的,特别是小婴儿,是不能自己独活的,必须依赖养育者的照护才能生存。所以时间长了,他也会发展出一套讨好养育者的技能。你会看到,他也可以在奶奶的怀抱里开怀大笑,他也可以在保姆的安慰下睡着。所以,妈妈要相信自己,相信宝宝啊。多抽点时间抱抱宝宝,爸爸,奶奶等其他养育者都是帮忙带孩子的,都是合作者,妈妈才是宝宝的第一位。

我们说,宝宝跟妈妈曾经共用过同一个身体,在妈妈的子宫里面待了9个多月,所以宝宝对妈妈是天然就亲近的,因为他对妈妈的身体,对妈妈的气味,妈妈的声音……都已经是那么的熟悉了。妈妈想独占宝宝,想成为宝宝的唯一,不想宝宝和奶奶亲,这个心理挺正常的,不用强求自己一定要接纳。看到自己对婆婆的嫉妒和不满,看到自己想要和宝宝独处的心情或感受,允许这些情绪流动,允许它们可以表达出来,比如你可以开开婆婆的玩笑,对婆婆说,你都没有和宝宝独处的时间了,好失落,好难过呀,也让你跟宝宝亲近一下呗,免得宝宝要让她喂奶,把她当成妈妈了。等你上班去了,她可是有大把的时间带宝宝呢。我们说,情绪不能压抑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不然就会用别的方式去发泄。比如你在这里强忍了,但可能通过别的方式去找婆婆的茬,挑她的刺,因为看婆婆逗宝宝不顺眼。还可能等老公回来,就把内心憋着的怒气一股脑地发泄到老公的身上。还可能攻击自我,骂自己没用,恨自己怎么不接纳婆婆等等。通过合适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我们去学习,慢慢来,不强求自己。另外,也可以多学习一点育儿知识,了解一点婴儿心理。我们说,宝宝会根据妈妈的喜好来选择是否亲近别的养育者,如果妈妈和奶奶不亲近,甚至带有敌意,宝宝也会从内心里不喜欢奶奶,拒绝奶奶的。因为婴儿对非言语性的信息是十分敏感的,他们会感受到妈妈的感受,知道妈妈喜欢谁,讨厌谁。所以当妈妈不在身边时,就等于是他必须和妈妈不喜欢的人待在一起了,你可以想象一下,此时宝宝的内心该是多么难受呀,等于被妈妈抛弃了,还把他留给自己的敌人了。所以你会看到,有的宝宝在妈妈离开时,会在奶奶的怀里大哭大闹,怎么样都哄不好。有的宝宝还会拒绝和陌生人亲近,陌生人一抱,他就要哭。但是人是要生存的,特别是小婴儿,是不能自己独活的,必须依赖养育者的照护才能生存。所以时间长了,他也会发展出一套讨好养育者的技能。你会看到,他也可以在奶奶的怀抱里开怀大笑,他也可以在保姆的安慰下睡着。所以,妈妈要相信自己,相信宝宝啊。多抽点时间抱抱宝宝,爸爸,奶奶等其他养育者都是帮忙带孩子的,都是合作者,妈妈才是宝宝的第一位。

5
评论
分享
楼主你好,看到了你的描述,作为过来人的我们,能够理解你的那一种心情,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如你在文中所描述的,我们都喜欢宝宝,但是你在文中所说,看到我婆婆陪宝宝玩的时候就有点害怕,害怕宝宝与自己产生距离感,而跟婆婆很亲近。作为新手妈妈来说,对于这样的事情也是很担心的。毕竟是第1次做妈妈,就感觉小孩子无时无刻都要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害怕小孩子与别人亲近过后就会跟自己产生距离。其实这些事情也没必要那么担心,小孩子无论跟谁玩的开心,但他始终还会跟妈妈是最亲近的。就好,比如我家小孩子。小孩子在一岁的时候,就直接给他奶奶带。然后外出打工。当有一段时间回家过后,小孩子也不那么陌生。但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还是不会认识,慢慢的也就接近了我。到后面,他直接不要他奶奶了,直接跟我在一起。他奶奶还很嫉妒,自己带这么久了,妈妈来家第1天,没有几个小时就已经熟了。所以说,宝宝是跟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毕竟他是你身上掉下来的肉。婆婆帮你带小孩子,喜欢小孩子是件好事,我们也没有必要认为小孩子跟婆婆熟了之后会忘记自己。以上是我的分享。

楼主你好,看到了你的描述,作为过来人的我们,能够理解你的那一种心情,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如你在文中所描述的,我们都喜欢宝宝,但是你在文中所说,看到我婆婆陪宝宝玩的时候就有点害怕,害怕宝宝与自己产生距离感,而跟婆婆很亲近。作为新手妈妈来说,对于这样的事情也是很担心的。毕竟是第1次做妈妈,就感觉小孩子无时无刻都要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害怕小孩子与别人亲近过后就会跟自己产生距离。其实这些事情也没必要那么担心,小孩子无论跟谁玩的开心,但他始终还会跟妈妈是最亲近的。就好,比如我家小孩子。小孩子在一岁的时候,就直接给他奶奶带。然后外出打工。当有一段时间回家过后,小孩子也不那么陌生。但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还是不会认识,慢慢的也就接近了我。到后面,他直接不要他奶奶了,直接跟我在一起。他奶奶还很嫉妒,自己带这么久了,妈妈来家第1天,没有几个小时就已经熟了。所以说,宝宝是跟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毕竟他是你身上掉下来的肉。婆婆帮你带小孩子,喜欢小孩子是件好事,我们也没有必要认为小孩子跟婆婆熟了之后会忘记自己。以上是我的分享。

2
评论
分享
  • 请问各位:怎么看待说谎行为的呢?
    1回答 · 2025.05.03 20:51:46
  • 儿子大学准备毕业了,没动力,如何引导孩子渡过迷茫期
    6回答 · 2025.05.02 14:41:37
  • 大二的孩子突然成了白眼狼,想爱她可是好像爱不起来了
    20回答 · 2025.04.30 10:08:04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