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一、不想花父母的钱,为什么总是感到愧疚?1.可能是一种“见不得自己好”能力。我们回溯自己的童年,当你提出一个想法或需求时,父母的回应是允许的,积极的,鼓励的?还是严肃的,批评的,拒绝的?当孩子经常收到负面回应,经常被忽视,尽管表面上很听话很懂事,但内心会表现出焦虑和不安,总是认为自己不好,不应该提要求,总是活在别人的眼里,丧失对自己的信心,成年后也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2.可能是自我认知的偏差。我们往往把自我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缺乏恰当明确的自我认知,做事瞻前顾后,总是会想“我这样做别人会怎么看”“我开心他们会怎么看”等,结果是迷失自我,失去对自我的构建和自信心。3.可能是安全感的缺失。在我们的幼儿时期,当你初次蹒跚学步或夹筷吃菜时,因为妈妈的担忧焦虑和害怕糟糕的后果,无数次的被妈妈中断和阻止?长此以往,我们对未知的事情会有自我判断,那就是“我做不好”,这时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就渐渐出现问题,以致成年后变得内心脆弱。就如题主所写,每次花钱我都感觉很愧疚,爸妈那么辛苦那么累,我凭什么活得这么开心。二、以下是我的建议,看看是否能够帮到你:首先,与其说见好是一种能力,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从悦纳自己开始,允许真实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尝试看到自己的强项或优点,写下来夸一夸自己,因为见好力是一种思维,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刻意练习来提升。尝试寻找资源,我们习惯带着问题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其实找资源要比找问题难得多。遇到想要可以表现的机会时候多问问自己,如果我主动争取,我还有哪些人可以寻求帮助?遇到想要挑战的任务时候多问问自己,如果我主动承接,我还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我们可以和情绪和解,当觉察到负面情绪时,可以试着问问自己:“这让我又联想到了什么?这不是事实!”当我们开始接纳自己的情绪,并让情绪流动起来,就不会轻易发生由于情绪压抑导致的行为扭曲。我们也可以试着记录自己此刻的感受是什么?你的书写只面对自己,所以尽管大胆坦诚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既能帮助我们了解情绪的产生和影响,也能帮助我们厘清问题的根源。当然我们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或支持性团体,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同时我们也可尝试去丰富自己的内在,去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看到自己的好,记录自己好的人,是人生一大幸事。你选择看见什么,比事实是什么更重要。推荐书《你就是答案》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一、不想花父母的钱,为什么总是感到愧疚?1.可能是一种“见不得自己好”能力。我们回溯自己的童年,当你提出一个想法或需求时,父母的回应是允许的,积极的,鼓励的?还是严肃的,批评的,拒绝的?当孩子经常收到负面回应,经常被忽视,尽管表面上很听话很懂事,但内心会表现出焦虑和不安,总是认为自己不好,不应该提要求,总是活在别人的眼里,丧失对自己的信心,成年后也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2.可能是自我认知的偏差。我们往往把自我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缺乏恰当明确的自我认知,做事瞻前顾后,总是会想“我这样做别人会怎么看”“我开心他们会怎么看”等,结果是迷失自我,失去对自我的构建和自信心。3.可能是安全感的缺失。在我们的幼儿时期,当你初次蹒跚学步或夹筷吃菜时,因为妈妈的担忧焦虑和害怕糟糕的后果,无数次的被妈妈中断和阻止?长此以往,我们对未知的事情会有自我判断,那就是“我做不好”,这时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就渐渐出现问题,以致成年后变得内心脆弱。就如题主所写,每次花钱我都感觉很愧疚,爸妈那么辛苦那么累,我凭什么活得这么开心。二、以下是我的建议,看看是否能够帮到你:首先,与其说见好是一种能力,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从悦纳自己开始,允许真实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尝试看到自己的强项或优点,写下来夸一夸自己,因为见好力是一种思维,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刻意练习来提升。尝试寻找资源,我们习惯带着问题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其实找资源要比找问题难得多。遇到想要可以表现的机会时候多问问自己,如果我主动争取,我还有哪些人可以寻求帮助?遇到想要挑战的任务时候多问问自己,如果我主动承接,我还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我们可以和情绪和解,当觉察到负面情绪时,可以试着问问自己:“这让我又联想到了什么?这不是事实!”当我们开始接纳自己的情绪,并让情绪流动起来,就不会轻易发生由于情绪压抑导致的行为扭曲。我们也可以试着记录自己此刻的感受是什么?你的书写只面对自己,所以尽管大胆坦诚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既能帮助我们了解情绪的产生和影响,也能帮助我们厘清问题的根源。当然我们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或支持性团体,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同时我们也可尝试去丰富自己的内在,去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看到自己的好,记录自己好的人,是人生一大幸事。你选择看见什么,比事实是什么更重要。推荐书《你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