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给你i一个360度的拥抱。长长的问题描述,看的出来你心底的波涛汹涌,你一直认为你和妈妈的关系是非常亲近和健康的,但现在发现,其实妈妈一直在习惯性的否定和贬低你。你似乎找不到妈妈给你支持的证据。很多时候,我都认为,如果一个人能相对健康的生活,有快乐有忧愁有抱怨也有理解,就不要去做心理咨询。因为这种情况是一种平衡状态,也许不是最好的状态,但是一种平衡的状态。而心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失调了,简单的说就是同时有两种矛盾的想法,且两种想法无法调和。我们都有很多矛盾的想法,比如,想减肥,但管不住嘴。有的人会想,谁能拒绝了没事的诱惑呢,先吃饱了再减肥。这种情况就不会有太多烦恼。但有的人就会自我攻击,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没毅力,禁不住诱惑,自己是个很失败的人。这种想法烦恼都来了。平衡状态未必最好,但对当事人来说,是心理上更稳定的状态。一旦这个平衡状态被打破了,就像你本来是不为母女关系发愁的,但心理咨询让你看到了妈妈对你的否定和贬低,这就打破了这个平衡,你的情感行为都会受到影响。这个时候,就需要去重新建立平衡,也是改变的过程。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无知是福。前几年原生家庭的概念很火,有的人本来觉得自己的家庭挺幸福的,但看了相关的书籍,再对比自己的经历,得出的结论是父母皆祸害,自己现在不成功都是因为父母的原因,跟父母之间的矛盾扩大,抱怨父母,躺平认为父母没教育好自己所以父母对自己的人生负有责任等,本来还算和谐的家庭关系搞的很糟糕。以至于父母大声呼喊,还我的孩子来。意识觉醒是好事,但觉醒之后呢,以很多人的能力,可能根本接不住自己看到的所谓的真相,然后就崩溃了。以至于现在的家庭教育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父母对孩子不敢说,不敢管,生怕自己成了孩子口中的祸害父母。有点扯远了。就你的情况,既然原来的平衡已经打破了,对你来说,也是成长的机会。现在你不知道如何去改变。我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第一,去跟你的心理咨询师聊一聊。你是在学校做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觉察到妈妈对你的习惯性否定和贬低,以至于影响了你的情绪。那你就需要去跟你的心理咨询师聊这个话题,看看咨询师怎么说,怎么帮你去调整认知,疗愈创伤。第二,换个角度看妈妈的言行。你在问题描述中提到了,妈妈好像习惯性否定和贬低你,但不是故意的。妈妈的优点是和你聊得来,缺点是爱打击人。看的出来,即便是觉察到妈妈对你可能有不好的影响,但你依然爱妈妈。妈妈打击你,我想这大概是绝大多数60,70后父母的典型表现,因为他们就是那么长大的,他们从小就没有获得来自父母的鼓励和肯定,他们的父母也是这么打击他们的,其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更好。所谓的,严师出高徒,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后退,他们希望通过打压教育激发孩子的斗志。鼓励表扬?那是不行的,那会让孩子骄傲的,一骄傲就可能会自大会飘,会浮躁。所以肯定不能鼓励孩子。你也提到了妈妈不是故意的。我猜,妈妈可能不止打击你,也会打击你弟弟,甚至会打击亲戚中的晚辈等。她真不是故意,在她的内心,这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当你提出她老否定你,她会觉得很委屈,觉得自己好心当了驴肝肺,孩子怎么这么不懂感恩之类的。所以,她一听就急了。但也有可能,在其他人面前,你妈是夸你,会觉得你很给她争脸等等,但这些话她是不会让你知道的,原因很简单,怕你骄傲。所以中国人说自己的孩子是犬子,说自己的女儿是小女,说自己老婆是贱内,说自己是不才、愚兄,说自己家是寒舍。说到别人家的,那就是令郎,贤侄,令爱,令尊,仁兄等等。主打一个自己的都是不好的,是卑微的,他人的都是好的,是尊贵的。连皇帝都自称寡人。所以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你可以去听听其他父母如何在外人面前评价自己的孩子,多半一边炫耀一边谦虚。比如,你家孩子学习很好,考上了这么好的大学,父母大概会说,哪里哪里,一般一般。把妈妈的言行放在她的成长经历,成长环境中去看,就能多一点理解,你的心态也会变。第三,不期待妈妈的改变,但享受妈妈的优点。妈妈爱打击人,你就当她是在希望你变得更好,是怕你太骄傲了。她的出发点是好的,是爱你的。忽略她那些打击你的话,多听一听她关心你的地方。你说妈妈可以和你聊得来,那就多聊聊得来的,聊不来的,就就当没听见。跟你的心理咨询师聊一聊这个话题。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你好呀,给你i一个360度的拥抱。长长的问题描述,看的出来你心底的波涛汹涌,你一直认为你和妈妈的关系是非常亲近和健康的,但现在发现,其实妈妈一直在习惯性的否定和贬低你。你似乎找不到妈妈给你支持的证据。很多时候,我都认为,如果一个人能相对健康的生活,有快乐有忧愁有抱怨也有理解,就不要去做心理咨询。因为这种情况是一种平衡状态,也许不是最好的状态,但是一种平衡的状态。而心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失调了,简单的说就是同时有两种矛盾的想法,且两种想法无法调和。我们都有很多矛盾的想法,比如,想减肥,但管不住嘴。有的人会想,谁能拒绝了没事的诱惑呢,先吃饱了再减肥。这种情况就不会有太多烦恼。但有的人就会自我攻击,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没毅力,禁不住诱惑,自己是个很失败的人。这种想法烦恼都来了。平衡状态未必最好,但对当事人来说,是心理上更稳定的状态。一旦这个平衡状态被打破了,就像你本来是不为母女关系发愁的,但心理咨询让你看到了妈妈对你的否定和贬低,这就打破了这个平衡,你的情感行为都会受到影响。这个时候,就需要去重新建立平衡,也是改变的过程。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无知是福。前几年原生家庭的概念很火,有的人本来觉得自己的家庭挺幸福的,但看了相关的书籍,再对比自己的经历,得出的结论是父母皆祸害,自己现在不成功都是因为父母的原因,跟父母之间的矛盾扩大,抱怨父母,躺平认为父母没教育好自己所以父母对自己的人生负有责任等,本来还算和谐的家庭关系搞的很糟糕。以至于父母大声呼喊,还我的孩子来。意识觉醒是好事,但觉醒之后呢,以很多人的能力,可能根本接不住自己看到的所谓的真相,然后就崩溃了。以至于现在的家庭教育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父母对孩子不敢说,不敢管,生怕自己成了孩子口中的祸害父母。有点扯远了。就你的情况,既然原来的平衡已经打破了,对你来说,也是成长的机会。现在你不知道如何去改变。我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第一,去跟你的心理咨询师聊一聊。你是在学校做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觉察到妈妈对你的习惯性否定和贬低,以至于影响了你的情绪。那你就需要去跟你的心理咨询师聊这个话题,看看咨询师怎么说,怎么帮你去调整认知,疗愈创伤。第二,换个角度看妈妈的言行。你在问题描述中提到了,妈妈好像习惯性否定和贬低你,但不是故意的。妈妈的优点是和你聊得来,缺点是爱打击人。看的出来,即便是觉察到妈妈对你可能有不好的影响,但你依然爱妈妈。妈妈打击你,我想这大概是绝大多数60,70后父母的典型表现,因为他们就是那么长大的,他们从小就没有获得来自父母的鼓励和肯定,他们的父母也是这么打击他们的,其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更好。所谓的,严师出高徒,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后退,他们希望通过打压教育激发孩子的斗志。鼓励表扬?那是不行的,那会让孩子骄傲的,一骄傲就可能会自大会飘,会浮躁。所以肯定不能鼓励孩子。你也提到了妈妈不是故意的。我猜,妈妈可能不止打击你,也会打击你弟弟,甚至会打击亲戚中的晚辈等。她真不是故意,在她的内心,这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当你提出她老否定你,她会觉得很委屈,觉得自己好心当了驴肝肺,孩子怎么这么不懂感恩之类的。所以,她一听就急了。但也有可能,在其他人面前,你妈是夸你,会觉得你很给她争脸等等,但这些话她是不会让你知道的,原因很简单,怕你骄傲。所以中国人说自己的孩子是犬子,说自己的女儿是小女,说自己老婆是贱内,说自己是不才、愚兄,说自己家是寒舍。说到别人家的,那就是令郎,贤侄,令爱,令尊,仁兄等等。主打一个自己的都是不好的,是卑微的,他人的都是好的,是尊贵的。连皇帝都自称寡人。所以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你可以去听听其他父母如何在外人面前评价自己的孩子,多半一边炫耀一边谦虚。比如,你家孩子学习很好,考上了这么好的大学,父母大概会说,哪里哪里,一般一般。把妈妈的言行放在她的成长经历,成长环境中去看,就能多一点理解,你的心态也会变。第三,不期待妈妈的改变,但享受妈妈的优点。妈妈爱打击人,你就当她是在希望你变得更好,是怕你太骄傲了。她的出发点是好的,是爱你的。忽略她那些打击你的话,多听一听她关心你的地方。你说妈妈可以和你聊得来,那就多聊聊得来的,聊不来的,就就当没听见。跟你的心理咨询师聊一聊这个话题。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