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一、为什么?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在马斯洛理论中,对“安全感”是这么解释的: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我们回想一下,童年的时候父母一直陪伴身边吗?向父母提出一些需求的时候是否得到过允许或满足?还是说都是听从父母的安排,感觉被忽视?这些经历的关系体验常常会一直影响着我们,直到我们长大成人,会一直扩散到其他各种关系里,总让我们担心甚至觉得周围的关系环境充满了不安全和敌意的感觉。就如题主所写,天天想着有的没的,神啊鬼啊,可能就是被忽视引起的情绪焦虑。当我们的负面情绪没有及时得到宣泄和表达,自我评价会越来越低,情绪失控的行为也会越来越凸显,就如题主所写,喜欢窒息,控制不住使劲掐自己的脖子。可能是自我认知的偏差。我们往往把自我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缺乏恰当明确的自我认知,做事瞻前顾后,总是会想“我能力差”“我还有很多事不会”等,结果是迷失自我,失去对自我的构建和自信心。就如题主所写,晚上睡不着开始复盘,想想自己有没有说错话。可能是一种防御。或许我们有压抑的情绪找不到方法缓解和渠道来释放,就只能虐一下自己解压,也就说我们选择啥也不做,把它当作一种缓解痛苦的途径。就如题主所写,我感觉窒息,控制不住使劲掐自己的脖子。二、以下是我的建议,供参考:首先,你的行为是否会让你感到痛苦,是我们判断自己是强迫型人格还是得了强迫症的重要依据。题主的内心逻辑是自洽的,自我是协调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调整心态来慢慢改善,通常一件事情并不会造成生死攸关的结果,所以,问问自己“定下的标准是否过于严苛”?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以更轻松的心态面对正在处理的事情。其次,我们可以从悦纳自己开始,允许真实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尝试设立学习的行动计划和小目标的时候,看看是否符合smart原则,尤其是需要考虑一些实际的环境和客观因素,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可以增加我们的控制感和效能感,这会给我们传递“我可以”的信号,提升我们的自信,积累我们的成就感,首先从简单的学习任务开始,实现一次突破或许就能打破一个循环。同时我们可以及时的给自己兑现奖励,如给自己犒劳一顿美食,或为自己买一份小礼品,让我们把学习和开心的感受联结起来,形成良性循环和正强化。尝试寻找资源,我们习惯带着问题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其实找资源要比找问题难得多。遇到困难的时候多问问自己,我还有哪些人可以寻求帮助?我还有哪些事可以选择?我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利用?我们可以和情绪和解,当觉察到负面情绪时,可以试着问问自己:“这让我又联想到了什么?这不是事实!”当我们开始接纳自己的情绪,并让情绪流动起来,就不会轻易发生由于情绪压抑导致的行为扭曲。我们也可以试着记录自己此刻的感受是什么?你的书写只面对自己,所以尽管大胆坦诚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既能帮助我们了解情绪的产生和影响,也能帮助我们厘清问题的根源。当然我们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或支持性团体,因为内心的阴影必须要被看见和承接,才会让习惯性的负面想法慢慢消失。我们也可尝试去丰富自己的内在,去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看到自己的好,记录自己好的人,是人生一大幸事。你选择看见什么,比事实是什么更重要。推荐书《自卑和超越》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一、为什么?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在马斯洛理论中,对“安全感”是这么解释的: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我们回想一下,童年的时候父母一直陪伴身边吗?向父母提出一些需求的时候是否得到过允许或满足?还是说都是听从父母的安排,感觉被忽视?这些经历的关系体验常常会一直影响着我们,直到我们长大成人,会一直扩散到其他各种关系里,总让我们担心甚至觉得周围的关系环境充满了不安全和敌意的感觉。就如题主所写,天天想着有的没的,神啊鬼啊,可能就是被忽视引起的情绪焦虑。当我们的负面情绪没有及时得到宣泄和表达,自我评价会越来越低,情绪失控的行为也会越来越凸显,就如题主所写,喜欢窒息,控制不住使劲掐自己的脖子。可能是自我认知的偏差。我们往往把自我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缺乏恰当明确的自我认知,做事瞻前顾后,总是会想“我能力差”“我还有很多事不会”等,结果是迷失自我,失去对自我的构建和自信心。就如题主所写,晚上睡不着开始复盘,想想自己有没有说错话。可能是一种防御。或许我们有压抑的情绪找不到方法缓解和渠道来释放,就只能虐一下自己解压,也就说我们选择啥也不做,把它当作一种缓解痛苦的途径。就如题主所写,我感觉窒息,控制不住使劲掐自己的脖子。二、以下是我的建议,供参考:首先,你的行为是否会让你感到痛苦,是我们判断自己是强迫型人格还是得了强迫症的重要依据。题主的内心逻辑是自洽的,自我是协调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调整心态来慢慢改善,通常一件事情并不会造成生死攸关的结果,所以,问问自己“定下的标准是否过于严苛”?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以更轻松的心态面对正在处理的事情。其次,我们可以从悦纳自己开始,允许真实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尝试设立学习的行动计划和小目标的时候,看看是否符合smart原则,尤其是需要考虑一些实际的环境和客观因素,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可以增加我们的控制感和效能感,这会给我们传递“我可以”的信号,提升我们的自信,积累我们的成就感,首先从简单的学习任务开始,实现一次突破或许就能打破一个循环。同时我们可以及时的给自己兑现奖励,如给自己犒劳一顿美食,或为自己买一份小礼品,让我们把学习和开心的感受联结起来,形成良性循环和正强化。尝试寻找资源,我们习惯带着问题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其实找资源要比找问题难得多。遇到困难的时候多问问自己,我还有哪些人可以寻求帮助?我还有哪些事可以选择?我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利用?我们可以和情绪和解,当觉察到负面情绪时,可以试着问问自己:“这让我又联想到了什么?这不是事实!”当我们开始接纳自己的情绪,并让情绪流动起来,就不会轻易发生由于情绪压抑导致的行为扭曲。我们也可以试着记录自己此刻的感受是什么?你的书写只面对自己,所以尽管大胆坦诚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既能帮助我们了解情绪的产生和影响,也能帮助我们厘清问题的根源。当然我们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或支持性团体,因为内心的阴影必须要被看见和承接,才会让习惯性的负面想法慢慢消失。我们也可尝试去丰富自己的内在,去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看到自己的好,记录自己好的人,是人生一大幸事。你选择看见什么,比事实是什么更重要。推荐书《自卑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