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不知道我是如此在意妈妈?我不想这样

匿名用户
#家庭关系#家庭创伤#父母沟通
妈妈和婶婶们的事,也是当地世俗或习俗的事。她与妯娌间的人际往来后有感受。会说给我听,就是人际交往结束的评判。比如她评判谁不好,我就记着。然后会疏远这个婶或另眼看待。妈妈的评判不是很恒定,会有略微浮动。所以存在今天说她好,明天说她不好。比如她说某婶的好,表扬她,我下次就会对某婶格外热情,嫌弃某婶时,说她怎么能这样。我下次就会对她疏远。虽然不会要全如此,但有这样的倾向。她会左右甚至主导对待外人的态度。除了我和这个婶很熟悉,很了解,否则会随着妈妈的态度走,甚至也认同她的观点。因为有些婶也是经常接触。最近妈妈组织了一回家族性类似礼佛,会保佑大家。我知道她这次这么积极去处理和带动,是因为我未婚。否则她不太信这类。她就是那种处理完必须要有回报的,必须要应验的。否则她情绪就上来。她很希望快点实现愿望,开心得像个孩子,难得她有这雀跃的一面。但没有实现,会像霜打了似的。我已经熟悉她的情绪起伏,和平常些愿望。有些时刻,我读到妈妈的需求,就很想很想完成结婚实现她心中所想。完成不了我会挫败和讨厌自己。结婚这样的复杂事,不是说完成就完成的。刚毕业妈妈喜欢有人上缴钱给她,我就把自己的所有工资给她。渐渐的,我越交越不爽,甚至觉得一毛都别给她!我怎么会如此转变?小心翼翼洞察和沉浸在妈妈的情绪和需求里似乎是本能,然后我就有一些奇怪的行为来满足她。但是这样,我一点都不开心!!我这么在意妈妈,她在意我吗?或许她以她的方式,但我感觉不到。我这么在意她,那谁在意我?她并不了解知道我适合什么性格的男生,她只知道她有个孩子未嫁,她很恐慌。她需要做什么事情来消除这个恐慌,或者我嫁了,来抚平她的恐慌。所以她做某事,打着为我的旗号,我从来感觉不到。我只是觉得她是为她自己而已。跟我没什么关系,有时她会重重的帽子扣给我!我也很两极,上一秒想着为她干嘛干嘛,像女仆一样等候主人下达和揣摩主人,下一秒我不想管甚至任性地捣乱,反着来

妈妈和婶婶们的事,也是当地世俗或习俗的事。她与妯娌间的人际往来后有感受。会说给我听,就是人际交往结束的评判。比如她评判谁不好,我就记着。然后会疏远这个婶或另眼看待。妈妈的评判不是很恒定,会有略微浮动。所以存在今天说她好,明天说她不好。比如她说某婶的好,表扬她,我下次就会对某婶格外热情,嫌弃某婶时,说她怎么能这样。我下次就会对她疏远。虽然不会要全如此,但有这样的倾向。她会左右甚至主导对待外人的态度。除了我和这个婶很熟悉,很了解,否则会随着妈妈的态度走,甚至也认同她的观点。因为有些婶也是经常接触。最近妈妈组织了一回家族性类似礼佛,会保佑大家。我知道她这次这么积极去处理和带动,是因为我未婚。否则她不太信这类。她就是那种处理完必须要有回报的,必须要应验的。否则她情绪就上来。她很希望快点实现愿望,开心得像个孩子,难得她有这雀跃的一面。但没有实现,会像霜打了似的。我已经熟悉她的情绪起伏,和平常些愿望。有些时刻,我读到妈妈的需求,就很想很想完成结婚实现她心中所想。完成不了我会挫败和讨厌自己。结婚这样的复杂事,不是说完成就完成的。刚毕业妈妈喜欢有人上缴钱给她,我就把自己的所有工资给她。渐渐的,我越交越不爽,甚至觉得一毛都别给她!我怎么会如此转变?小心翼翼洞察和沉浸在妈妈的情绪和需求里似乎是本能,然后我就有一些奇怪的行为来满足她。但是这样,我一点都不开心!!我这么在意妈妈,她在意我吗?或许她以她的方式,但我感觉不到。我这么在意她,那谁在意我?她并不了解知道我适合什么性格的男生,她只知道她有个孩子未嫁,她很恐慌。她需要做什么事情来消除这个恐慌,或者我嫁了,来抚平她的恐慌。所以她做某事,打着为我的旗号,我从来感觉不到。我只是觉得她是为她自己而已。跟我没什么关系,有时她会重重的帽子扣给我!我也很两极,上一秒想着为她干嘛干嘛,像女仆一样等候主人下达和揣摩主人,下一秒我不想管甚至任性地捣乱,反着来

300阅读
·2回答
收藏
题主,当下好!感恩遇见。看完你的描述,能感受到你内在的痛苦和困惑。抱抱你!我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1.看到自己内在的矛盾孩子天生会忠诚于妈妈,所以你会敏感地觉察妈妈的喜好和情绪,想要尽可能得满足妈妈。然而,毕竟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判断和喜好,所以我们有时候会做出与妈妈不同的行为和决定。这两者之间有时候不一致,会有矛盾冲突。可是尽管相对立,存在即合理。我们需要平衡两者,既照顾到妈妈,也照顾到自己。那就需要我们成长,有自己正确的信念价值观,有一定的智慧和适当的“背叛”。2.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你熟悉她的情绪起伏,能敏感得捕捉到,在意妈妈,想满足妈妈。我想这是你从小就习得的,因为妈妈情绪不稳定。你需要满足妈妈,让妈妈高兴,你才安全,更容易活下来,是吗?你已经长大,你是否安全,能否继续活下来,不全在妈妈的情绪上,你自己就能决定。因为不再是那个不能独立生活的小孩,你已经长大了。把注意力从妈妈身上收回来,妈妈会有怎样的情绪和期待,那是她的人生功课,你无需背负,你需要做的是看到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而不是妈妈需要怎样的你。妈妈不是你,她不能完全知道你究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毕竟你们是不同的个体。你的成长,你的人生,需要你自己为自己负责,所以需要尊重自己的选择和决定,而不是妈妈的。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妈妈身上,看到彼此的不同,完成自己的成长,这个过程会经历妈妈的分离和意见的相背,会有妈妈强烈的情绪。记住,你的人生是你去走和经历,妈妈替代不了。这个蜕变的过程就是成长,妈妈需要看到自己匮乏的内在,以及想要通过控制你满足自己的安全感,还有自己的情绪管理,这是她的人生功课,我们无需负责也替代不了。3.学会谈感受你对谁有怎样的判断和感受,你可以跟妈妈聊聊,毕竟每个人所见所听所闻都比较片面,所以对别人的评价都不够完整和中正。比如说,谈谈你的感受,也许就让妈妈了解到婶婶的另一面,也许就改变了她对婶婶的偏见。谈谈自己的选择,想法和规划,这样就能一步步赢得妈妈对你的信任和放心,让她看到你的成长和担当,适当地对你放手,可以给建议,而不替你决定。彼此的分离和成长,都需要一些事情的磨练,有时候会是冲突和痛苦。谁的人生课题谁负责,我们终将独自面对。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祝福你越来越好!

题主,当下好!感恩遇见。看完你的描述,能感受到你内在的痛苦和困惑。抱抱你!我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1.看到自己内在的矛盾孩子天生会忠诚于妈妈,所以你会敏感地觉察妈妈的喜好和情绪,想要尽可能得满足妈妈。然而,毕竟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判断和喜好,所以我们有时候会做出与妈妈不同的行为和决定。这两者之间有时候不一致,会有矛盾冲突。可是尽管相对立,存在即合理。我们需要平衡两者,既照顾到妈妈,也照顾到自己。那就需要我们成长,有自己正确的信念价值观,有一定的智慧和适当的“背叛”。2.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你熟悉她的情绪起伏,能敏感得捕捉到,在意妈妈,想满足妈妈。我想这是你从小就习得的,因为妈妈情绪不稳定。你需要满足妈妈,让妈妈高兴,你才安全,更容易活下来,是吗?你已经长大,你是否安全,能否继续活下来,不全在妈妈的情绪上,你自己就能决定。因为不再是那个不能独立生活的小孩,你已经长大了。把注意力从妈妈身上收回来,妈妈会有怎样的情绪和期待,那是她的人生功课,你无需背负,你需要做的是看到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而不是妈妈需要怎样的你。妈妈不是你,她不能完全知道你究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毕竟你们是不同的个体。你的成长,你的人生,需要你自己为自己负责,所以需要尊重自己的选择和决定,而不是妈妈的。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妈妈身上,看到彼此的不同,完成自己的成长,这个过程会经历妈妈的分离和意见的相背,会有妈妈强烈的情绪。记住,你的人生是你去走和经历,妈妈替代不了。这个蜕变的过程就是成长,妈妈需要看到自己匮乏的内在,以及想要通过控制你满足自己的安全感,还有自己的情绪管理,这是她的人生功课,我们无需负责也替代不了。3.学会谈感受你对谁有怎样的判断和感受,你可以跟妈妈聊聊,毕竟每个人所见所听所闻都比较片面,所以对别人的评价都不够完整和中正。比如说,谈谈你的感受,也许就让妈妈了解到婶婶的另一面,也许就改变了她对婶婶的偏见。谈谈自己的选择,想法和规划,这样就能一步步赢得妈妈对你的信任和放心,让她看到你的成长和担当,适当地对你放手,可以给建议,而不替你决定。彼此的分离和成长,都需要一些事情的磨练,有时候会是冲突和痛苦。谁的人生课题谁负责,我们终将独自面对。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祝福你越来越好!

6
评论
分享
你好,有幸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希望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到你对于你现在的情况我们是到了一个人生的新的阶段,我们需要适应这个阶段,并且慢的梳理自己的一些人生观,包括婚恋观,让自己能够为接下来的阶段做好基础我们人生可以区分三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完全听从父母的指挥这里的听从不仅仅只是听从,也有可能是出于孝顺或者是心疼父母之类的原因,并且我们的年纪也比较小,并没有完善的一个三观体系,所以我们会跟随父母的言语来进行行为处事第二个阶段是,不完全听从父母指挥这个阶段有点像中间阶段是,在成长过程当中,有了自我的独立意识的时候,会产生与上一个阶段的矛盾之处有的时候我们的三观认知与父母的三观认知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纠结,不知道是该像以前一样听从父母的意愿,还是说父母的意愿也不完全正确,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甚至还会有不敢的感受不敢去反抗父母的指挥,担心如果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之后父母会不开心,会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孝顺第三个阶段是完全独立阶段我们的个人独立性是需要通过自我去梳理的,完全的脱离父母的掌控这里的脱离并不是说一味的和父母对着干,而是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拥有的是自己的独立意识,这个独立意识有时候是跟父母一致的,有时候是跟父母不一致的做事的标准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的比如说以前小的时候买件衣服,妈妈说我们买红色的,我们就会听话的去穿红色的衣服到后来我们看到了粉色的衣服很喜欢,但是妈妈说我们买红色的衣服,我们就会纠结,明明我喜欢的不是红色,但是我要不要听妈妈的,还是我可以按照我自己喜欢的去穿粉色衣服最后是我们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有可能我们完善了自己的独立意志之后,发现自己确实是喜欢红色的衣服,于是表面上会像是依然听从母亲的意愿,选择了红色的衣服也可以是完善自我独立意识之后,发现自己喜欢的就是粉色的衣服,于是会产生表面不听话的感受,选择了穿粉色的衣服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我们需要的就是完善自己的一个独立意识不管未来在和亲人的相处过程当中,还是自己的婚恋选择上都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我们的想法可以是和母亲一致的,比如说共同的讨厌某一个婶婶,或者是不喜欢某一个行为处事但是这个想法已经不再是像第一阶段一样完全是因为母亲说什么我们就听什么的,而是我们自我通过思考和感受之后所形成的一个自我认知包括之后的婚恋观,梳理之后我们发现我们确实想要脱单,或者是找到了一个自己的择偶标准,并且找到了人生伴侣,但我们这个想法和行为也是通过思考之后的一个结果并不单纯的只是听从母亲的指示或者是想法去做的一件事情这个本质当得到处理之后,我们就会减少现在我们所存在的那个困惑问题,自己在一味的委屈自己,在我们爱母亲的时候,在怀疑母亲是不是在爱自己,当我们在意母亲的时候,母亲是不是也同样的在意自己我们会有自己的一套行事作风,这样我们就不会让自己的日常生活觉得很不痛快,或者是很憋屈如果说因为这样的结果而导致和母亲之间可能会有矛盾,比如说妈妈会觉得你怎么就不结婚呢,你怎么不听话了呢那我们是知道原因的本质出在哪里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我的独立意识进行为人处世和人生选择的掌控并且明确的知道婚恋观在我们自己内心深处是什么样子的存在,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伴侣,我们是可以把这些想法通过逻辑梳理去讲述给妈妈听,也就是做到及时的沟通希望通过自我梳理,能够让你慢慢的跟越来越了解自己,也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适当的建立一些自信心和勇气,在未来某些情况下和母亲的讨论过程当中,能够敢于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世界与我爱着你!!!

你好,有幸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希望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到你对于你现在的情况我们是到了一个人生的新的阶段,我们需要适应这个阶段,并且慢的梳理自己的一些人生观,包括婚恋观,让自己能够为接下来的阶段做好基础我们人生可以区分三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完全听从父母的指挥这里的听从不仅仅只是听从,也有可能是出于孝顺或者是心疼父母之类的原因,并且我们的年纪也比较小,并没有完善的一个三观体系,所以我们会跟随父母的言语来进行行为处事第二个阶段是,不完全听从父母指挥这个阶段有点像中间阶段是,在成长过程当中,有了自我的独立意识的时候,会产生与上一个阶段的矛盾之处有的时候我们的三观认知与父母的三观认知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纠结,不知道是该像以前一样听从父母的意愿,还是说父母的意愿也不完全正确,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甚至还会有不敢的感受不敢去反抗父母的指挥,担心如果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之后父母会不开心,会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孝顺第三个阶段是完全独立阶段我们的个人独立性是需要通过自我去梳理的,完全的脱离父母的掌控这里的脱离并不是说一味的和父母对着干,而是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拥有的是自己的独立意识,这个独立意识有时候是跟父母一致的,有时候是跟父母不一致的做事的标准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的比如说以前小的时候买件衣服,妈妈说我们买红色的,我们就会听话的去穿红色的衣服到后来我们看到了粉色的衣服很喜欢,但是妈妈说我们买红色的衣服,我们就会纠结,明明我喜欢的不是红色,但是我要不要听妈妈的,还是我可以按照我自己喜欢的去穿粉色衣服最后是我们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有可能我们完善了自己的独立意志之后,发现自己确实是喜欢红色的衣服,于是表面上会像是依然听从母亲的意愿,选择了红色的衣服也可以是完善自我独立意识之后,发现自己喜欢的就是粉色的衣服,于是会产生表面不听话的感受,选择了穿粉色的衣服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我们需要的就是完善自己的一个独立意识不管未来在和亲人的相处过程当中,还是自己的婚恋选择上都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我们的想法可以是和母亲一致的,比如说共同的讨厌某一个婶婶,或者是不喜欢某一个行为处事但是这个想法已经不再是像第一阶段一样完全是因为母亲说什么我们就听什么的,而是我们自我通过思考和感受之后所形成的一个自我认知包括之后的婚恋观,梳理之后我们发现我们确实想要脱单,或者是找到了一个自己的择偶标准,并且找到了人生伴侣,但我们这个想法和行为也是通过思考之后的一个结果并不单纯的只是听从母亲的指示或者是想法去做的一件事情这个本质当得到处理之后,我们就会减少现在我们所存在的那个困惑问题,自己在一味的委屈自己,在我们爱母亲的时候,在怀疑母亲是不是在爱自己,当我们在意母亲的时候,母亲是不是也同样的在意自己我们会有自己的一套行事作风,这样我们就不会让自己的日常生活觉得很不痛快,或者是很憋屈如果说因为这样的结果而导致和母亲之间可能会有矛盾,比如说妈妈会觉得你怎么就不结婚呢,你怎么不听话了呢那我们是知道原因的本质出在哪里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我的独立意识进行为人处世和人生选择的掌控并且明确的知道婚恋观在我们自己内心深处是什么样子的存在,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伴侣,我们是可以把这些想法通过逻辑梳理去讲述给妈妈听,也就是做到及时的沟通希望通过自我梳理,能够让你慢慢的跟越来越了解自己,也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适当的建立一些自信心和勇气,在未来某些情况下和母亲的讨论过程当中,能够敢于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世界与我爱着你!!!

6
评论
分享
  • 44岁女,父亲去世,没有歇斯底里哭嚎,是正常的么?
    1回答 · 2025.05.22 22:28:09
  • 情感操控和情绪勒索对人格和自尊的践踏与压迫让我愤怒
    1回答 · 2025.05.22 18:02:21
  • 人生何其短暂,如何让一个9岁的孩子接连面对死亡?
    1回答 · 2025.05.21 23:01:49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