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总觉得自己不会与他人交往,很羡慕开朗的咋办

匿名用户
#人际边界#社会适应#舍友同学
医生我是一个大学生,总觉得自己不会与他人交往。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是现在这种性格。我很不喜欢。大概在正常人眼里,我是个怪胎吧。和陌生人初次见面的时候我可能会开朗又大方。话很多很热情。别人会觉得我很好相处。第二次微笑着问好。礼貌极了。第三次笑一笑,然后走掉。之后越来越疏远。大概他们会认为我是个冷血的莫名其妙的人。其实我不想这样。但是总是表现成那样。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是从疏远到熟悉,从远到近,这样才符合一般顺序不是吗?而我,恰恰是完全相反的。有人靠近我就会惯性疏远,面对朋友也是,总是不由自主保持距离。其实我不想这样。有男生表示好感我也是马上拒绝,如果那个男生对我很好我会很不安,不由自主说一些疏远的话。然后拒绝掉。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我真的很羡慕那些开朗的,能坦然接纳别人的人。我该怎么办呢?

医生我是一个大学生,总觉得自己不会与他人交往。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是现在这种性格。我很不喜欢。大概在正常人眼里,我是个怪胎吧。和陌生人初次见面的时候我可能会开朗又大方。话很多很热情。别人会觉得我很好相处。第二次微笑着问好。礼貌极了。第三次笑一笑,然后走掉。之后越来越疏远。大概他们会认为我是个冷血的莫名其妙的人。其实我不想这样。但是总是表现成那样。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是从疏远到熟悉,从远到近,这样才符合一般顺序不是吗?而我,恰恰是完全相反的。有人靠近我就会惯性疏远,面对朋友也是,总是不由自主保持距离。其实我不想这样。有男生表示好感我也是马上拒绝,如果那个男生对我很好我会很不安,不由自主说一些疏远的话。然后拒绝掉。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我真的很羡慕那些开朗的,能坦然接纳别人的人。我该怎么办呢?

275阅读
·2回答
收藏
题主,你好。我是余试着从两方面来回答你的问题。一、为什么?1.自我效能感即自信,是指我们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能力的估价,也是对自己潜力的信任和肯定。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当你初次夹筷吃菜或蹒跚学步的时候,因为妈妈的担忧焦虑和害怕糟糕的后果,无数次的被妈妈中断和阻止?长此以往,我们对未知的事情会有自我判断,那就是“我会惹麻烦”,“我会做不好”等等,这时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就渐渐出现问题,以致成年后变得内心脆弱。就如题主所说,面对朋友总是不由自主保持距离,有男生表示好感我也是马上拒绝,如果男生对我很好会很不安,说一些疏远的话然后拒绝掉,可能是不自信从而导致的情绪焦虑。2.我们总认为自己某方面不足,总是害怕别人了解真实的自己,所以经常需要戴上面具来扮演一个有趣或幽默的好人;我们总是否认自己的感觉和需求,明明想要某个东西或做某件事情,却总说自己不在乎。这些都是“不配得感”,其深层原因是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羞耻感”。可是人际交往的核心是发自内心的交流与分享,和朋友相处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也是人之常情。题主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完美,而惯性疏远,压抑自己内心的紧张或不安,会给朋友的感觉是不真诚,甚至会引起对方的防范心理。二、怎么改善:1.首先我们可以和自己深入对话,我要做成什么样子让自己满意?然后尝试接纳自己,记录自己的优缺点,试着对自己说:“虽然我有不足,我接纳我自己,我爱我自己”。反复练习可以帮助我们积累自信,我们只有学会爱自己,才会去爱别人。2.在思想层面放松自己,跟情绪和解,当产生不安时,及时喊“停”,然后深呼吸,不做任何评判地静静看着它们,让情绪如云彩一样自由来去,如水中的落叶一样慢慢飘走。我们也可以尝试用书写疗愈的方式,把自己的害怕和担心写出来,画出来,让情绪找到出口释放出去。3.近阶段可以尝试走出舒适区,先选择熟悉或亲近的人挑战自己多去交际,让自己在行动中提升自信,有时候创造一次突破可以打破一种循环。4.我们也可寻求帮助,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推荐书籍《苏东坡传》,看看大文豪传记,或许对你有启示。

题主,你好。我是余试着从两方面来回答你的问题。一、为什么?1.自我效能感即自信,是指我们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能力的估价,也是对自己潜力的信任和肯定。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当你初次夹筷吃菜或蹒跚学步的时候,因为妈妈的担忧焦虑和害怕糟糕的后果,无数次的被妈妈中断和阻止?长此以往,我们对未知的事情会有自我判断,那就是“我会惹麻烦”,“我会做不好”等等,这时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就渐渐出现问题,以致成年后变得内心脆弱。就如题主所说,面对朋友总是不由自主保持距离,有男生表示好感我也是马上拒绝,如果男生对我很好会很不安,说一些疏远的话然后拒绝掉,可能是不自信从而导致的情绪焦虑。2.我们总认为自己某方面不足,总是害怕别人了解真实的自己,所以经常需要戴上面具来扮演一个有趣或幽默的好人;我们总是否认自己的感觉和需求,明明想要某个东西或做某件事情,却总说自己不在乎。这些都是“不配得感”,其深层原因是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羞耻感”。可是人际交往的核心是发自内心的交流与分享,和朋友相处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也是人之常情。题主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完美,而惯性疏远,压抑自己内心的紧张或不安,会给朋友的感觉是不真诚,甚至会引起对方的防范心理。二、怎么改善:1.首先我们可以和自己深入对话,我要做成什么样子让自己满意?然后尝试接纳自己,记录自己的优缺点,试着对自己说:“虽然我有不足,我接纳我自己,我爱我自己”。反复练习可以帮助我们积累自信,我们只有学会爱自己,才会去爱别人。2.在思想层面放松自己,跟情绪和解,当产生不安时,及时喊“停”,然后深呼吸,不做任何评判地静静看着它们,让情绪如云彩一样自由来去,如水中的落叶一样慢慢飘走。我们也可以尝试用书写疗愈的方式,把自己的害怕和担心写出来,画出来,让情绪找到出口释放出去。3.近阶段可以尝试走出舒适区,先选择熟悉或亲近的人挑战自己多去交际,让自己在行动中提升自信,有时候创造一次突破可以打破一种循环。4.我们也可寻求帮助,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推荐书籍《苏东坡传》,看看大文豪传记,或许对你有启示。

5
评论
分享
你好呀!先隔空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有幸看到你的求助,愿我的分享能够给你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也为你对自己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因为熟悉而越来越疏远的状态有这样地觉察并能选择前来求助而点赞。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你内在的自卑不自信,对自己的不接纳,很明显你对内在自我的这一部分是没有明确的觉察的,这就会让你在无意识中把对内在自己不接纳的情绪向外投射到他人的身上,认为他人也不会接纳真实的自己。于是你担心真实的自己因为不够好会在关系中可能被拒绝,被疏远,被孤立,被否定而受伤,你选择了先结束关系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你说呢?所以,我们与外在他人的关系就是我们与内在自己关系的投射。只有当我们能够与内在的自己和谐相处,全然的接纳自己,诚实的面对自己时,我们才可能与他人建立和谐滋养的关系,因为我们会在关系中真实地做自己,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因为和谐的关系一定是关系中的彼此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被足够信任的。所以,对于你来说,有意识地学习更好地自我接纳,培养自信,提升自我价值感很重要。只有当你能够由内而外地全然悦纳自己,坚信自己足够好,自己值得被自己和他人好好对待时你才能够在关系中真实地做自己,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因为你内在足够确定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是答疑馆小耳朵莉莉,世界和我爱着你。

你好呀!先隔空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有幸看到你的求助,愿我的分享能够给你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也为你对自己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因为熟悉而越来越疏远的状态有这样地觉察并能选择前来求助而点赞。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你内在的自卑不自信,对自己的不接纳,很明显你对内在自我的这一部分是没有明确的觉察的,这就会让你在无意识中把对内在自己不接纳的情绪向外投射到他人的身上,认为他人也不会接纳真实的自己。于是你担心真实的自己因为不够好会在关系中可能被拒绝,被疏远,被孤立,被否定而受伤,你选择了先结束关系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你说呢?所以,我们与外在他人的关系就是我们与内在自己关系的投射。只有当我们能够与内在的自己和谐相处,全然的接纳自己,诚实的面对自己时,我们才可能与他人建立和谐滋养的关系,因为我们会在关系中真实地做自己,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因为和谐的关系一定是关系中的彼此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被足够信任的。所以,对于你来说,有意识地学习更好地自我接纳,培养自信,提升自我价值感很重要。只有当你能够由内而外地全然悦纳自己,坚信自己足够好,自己值得被自己和他人好好对待时你才能够在关系中真实地做自己,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因为你内在足够确定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是答疑馆小耳朵莉莉,世界和我爱着你。

5
评论
分享
  • 高考完朋友似乎在躲开我,她是在自己身上找优越感吗?
    2回答 · 2025.05.23 05:56:09
  • 家人们,遇到素质很差劲的女博士,怎么办?
    1回答 · 2025.05.23 01:07:00
  • 家人们,懊恼自己对朋友太好了,怎么办?
    1回答 · 2025.05.23 00:59:47

人际关系互助会

官方
1593人
#人际关系冲突
这里是人际互助会,一个用心理学知识探讨和解决人际上的困惑,互帮互助的群组。 在这里,有和你一样的小伙伴一起倾述衷肠、和你分享ta们成功的经验、为你出谋划策;等你来~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